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网站!

  1. 首页
  2. 教学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教学动态

三年来,我们坚持这样做!

  • 来源:教务处
  • 发布者:教务处
  • 浏览量: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三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优化法学学科体系,加强法学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巩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法学教育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法学专业教师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法学专业的学生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要求,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加强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着力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努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强化课堂育人,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构建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基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精心组织思政课程比赛和“课程思政大练兵”,以课程思政立项建设和教学比赛为抓手,深挖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学校积极参与“马工程”法学类教材的编写。总结法学教材建设经验,组织编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映中国法治实践经验的规划外法学专业系列辅助教材。组织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编写总结中国法治经验、体现中国法治智慧的法学专业系列教材,形成包括法学主干课、法学专题研讨课、法学案例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专业实训课等教材体系。从政策导向、体例结构、编写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完善教材建设标准,体现“一本教材、两种职责”的核心要求,全面升级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和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料建设。

我校教师相凯宇、赵金莎、岳国芳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标兵”

“思政课”大练兵教学观摩活动

“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奖者

教师课程思政讲义截图

明确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理实并重,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目标,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法治文明》等特色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日渐完善。各法学院充分挖掘法学等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设计、教案和课堂教学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了良好的协同育人效应。

拓展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第二课堂

学校自觉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老延大”优良传统,坚持把陕西和学校自身所特有的丰厚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实践优势和法治文化育人优势。学校各级领导,通过在校史馆、张汤墓遗址现场教学,为学生讲好法治文化大课,介绍学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17年,学校制定了《构建“德法兼修、理实并重” 高水平有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方案》,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氛围、以文化人、科学筹划、周密安排,重点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助力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坚定学生法治信仰。目前,学校“一院一品”的高水平有特色第二课堂体系格局基本形成,部分活动在校内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法治舞台剧《庄严的审判》在省内多地巡演,获得强烈反响,荣获第四届陕西省高校法治文化节“五个一”文艺优秀作品奖。

学校法治文化季活动现场

法治文化主题话剧《庄严的审判》

法治文化第二课堂活动获奖证书

学校强化实践教学,开设特色法学专业实训课。依托国家级法学实验实训中心,面向本科生开设“实务大讲堂”“模拟法庭”“法庭论辩”等3门实训课。每周邀请至少1名政府机关、实务部门、企业专家,以开放讲座形式向学生讲授实务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理论前沿、实务实践、人生感悟、创业经历等;将“模拟法庭”和“法庭论辩”课程作为法学专业选修课,聘请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采取集体授课方式,提升学生论辩思维和实践能力。举办、参与模拟法庭竞赛,打造金牌教师团队,遴选优秀队员,提供集训场地和经费保障,组队参与“理律杯”等国内外重要法学学科竞赛,学校代表队在此类赛事中长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举办校级模拟法庭竞赛,积极营造校内浓郁的法庭论辩文化,培育学生法治思维。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在我校现场开庭

不负嘱托,三年奋力,谱写卓越法治人才教育的华彩乐章

近三年,学校法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等12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刑法学》《国际私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民事法诊所》《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等10门课程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刘进田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汪世荣教授荣获陕西省十大法治人物;韩松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治保障研究》等项目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李少伟、车辉等2人获评陕西省教学名师;《法学导论》《动物保护法》等教材分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马成副教授主编的《陕甘宁边区法制史概论》成为国内首部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教材。《法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以“枫桥经验”十三年研究为参照》《法学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1431”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评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获评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法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融贯知识、能力和职业伦理的法科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本科法学教育之“裁判文书研读”实训教学法》获评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部分教学成果奖证书

近三年,学校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共建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等,深化合作育人机制,法学教师在实务部门挂职锻炼达100余人次,法治实务部门和学校双向聘任工作成效显著;新兴交叉法学学科建设有声有色,先后成立了人权研究中心、国家安全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法治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法治研究院、义乌研究院等多个实体研究机构;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这一核心任务,承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立法对策研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治保障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研究任务,产出了以“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为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实践的研究成果,为建设新法学贡献了西北政法大学的智慧力量。

近三年,学校共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300余项,6000余场;连续三年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季”,参与学生达60000余人次,参与教师2000余人次。学生参与“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达2500余项,参赛学生共计8000余人次,获省级金银铜奖共计23项,我校“长安处处有故事——致力打造中国品牌IP”获全国最佳创业项目奖,直接晋级国家总决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中,246项获批省级立项,152项获批国家级立项;学校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得“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

我校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法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学校作为全国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前行,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法治中国建设不懈奋斗。